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侵入地面的建筑物、设备、人、畜等会造成灾害,其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
01
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电力系统输电线一般是裸露的架设在离地20~60m的空中,铺设距离广、跨度广。它联通我国各个省市的发电厂和用电负荷中心,是输送电力的主要通道,也是国民的经济命脉。但是其突出于地面其他物体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很容易遭受雷电的入侵。一方面造成输电线绝缘子闪络或爆炸,对输电线绝缘水平造成永久性损伤,形成单相或多相接地短路故障,引起继电保护和断路器的触动。另一方面雷电波可能沿输电线入侵变电站或发电厂,将会对变压器发电机等大型设备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引起大面积的断电。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人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输电线路的防雷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应对雷击,电网有“神器”
2.1
雷电定位系统
提供雷击事故鉴别、雷电短时预警
雷电定位系统可以用于查询输电线路故障发生时刻,设备附近的雷击情况和雷电流情况,实时显示云对地雷击发生的时间、位置、雷电流幅值和极性,雷电电磁波波形,回击次数和每次回击参数。可以为输电线路提供雷击事故鉴别、雷电短时预警等功能。
2.2
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
快速定位故障点,监测线路本体雷击分布
多数的电力线路都分布在山区、野外,在电力线路上安装分布式在线诊断装置,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准确识别雷击等故障,为事故判断和抢修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判定依据,从而大幅提升了雷击故障点巡视排查的效率和速度。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监测线路本体雷击事件,可与雷电定位系统相配合,更明确线路雷击分布,为输电线路防雷改造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2.3
《35千伏架空线路防雷技术导则》
助力系统性防雷
国网福建电科院结合全省线路走廊环境,提出系统防雷策略。完成省内首部《35千伏架空线路防雷技术导则》,规范各地市公司完成避雷器安装选点,首次将保护整定策略调整纳入防雷提升方案,出台线路重合闸整定策略优化方案,明确了全省以“线路避雷器+重合闸保护策略调整”为核心改造路线。攻关成果推广以来,2020年全省35千伏雷击故障率同比下降40%,作为最早开始试点的南平供电公司,其2020年线路运行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
2.4
防雷型耐张杆设计
避免耐张杆的绝缘子击穿问题
耐张杆的悬式瓷瓶从两片加至三片,同时将跳线支撑绝缘子替换成防雷固定间隙避雷器或S265瓷横担绝缘子,大大简化了原有耐张杆加装空气间隙避雷器的接线方式,同时可有效降低感应雷引起的闪络率,避免耐张杆的绝缘子击穿问题。
2.5
复合绝缘横担和S280瓷横担绝缘子
避免架空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
在安溪山区电力线路上投入使用的复合绝缘横担和S280瓷横担绝缘子,它可使导线对地干弧距离提高至0.6米,可有效降低感应雷引起的闪络率和减少直击雷的建弧率,避免架空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
2.6
配电网差异化设计指导手册
“差异式+精准化”防雷成效显著
建立配网差异化防雷体系:电科院根据落雷密度和雷击故障特点,提出差异化防雷建设方案,先后发布《10kV配电网差异化设计指导手册》(防雷害部分)《10kV配电网差异化设计与改造手册》,转变配网防雷治理思路,将“加装避雷器+轮换绝缘子”的单一方案改变为“提升绝缘水平+重合闸配合”的综合防雷技术路线,引进绝缘横担、瓷横担、避雷线、固定空气间隙避雷器等“新武器”,制定了8个实用化的套餐。目前差异化防雷成果已在安溪、罗源、大田等18个单位开展应用,其中最早试点的安溪公司上尧线、团结线,其2021年(截至7月31日)雷击故障均为0,配网差异化防雷的成效显著。
本文转载于电力好声音微信公众号,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